可靠性試驗(Reliability Test)是對產品進行可靠性調查、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手段。試驗結果為故障分析、研究采取的糾正措施、判斷產品是否達到指標要求提供依據。
可靠性試驗一般是在產品的研究開發階段和大規模生產階段進行的。在研究開發階段,可靠性試驗主要用于評價設計質量、材料和工藝質量。在大規模生產階段,可靠性試驗的目的則是質量保證或定期考核管理。由于階段不同,其目的和內容也不完全相同。
可靠性試驗的目的:
1. 在研制階段用以暴露試制產品各方面的缺陷,評價產品可靠性達到預定指標的情況;
2. 生產階段為監控生產過程提供信息;
3. 對定型產品進行可靠性鑒定或驗收;
4. 暴露和分析產品在不同環境和應力條件下的失效規律及有關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機理;
5. 為改進產品可靠性,制定和改進可靠性試驗方案,為用戶選用產品提供依據。
可靠性試驗的分類:
1. 如以環境條件來劃分,可分為包括各種應力條件下的模擬試驗和現場試驗;
2. 以試驗項目劃分,可分為環境試驗、壽命試驗、加速試驗和各種特殊試驗;
3. 若按試驗目的來劃分,則可分為篩選試驗、鑒定試驗和驗收試驗;
4. 若按試驗性質來劃分,也可分為破壞性試驗和非破壞性試驗兩大類。
5. 但通常慣用的分類法,是把它歸納為五大類:A. 環境試驗;B. 壽命試驗;C. 篩選試驗;D. 現場使用試驗;E. 鑒定試驗。
擬試驗是通過一定方式的實驗室試驗,試驗剖面要盡量符合使用的環境剖面,但不受場地的制約,可在產品研制、開發、生產、使用的各個階段進行。具有環境應力的典型性、數據測量的準確性、記錄的完整性等特點。通過試驗可以不斷地加深對產品可靠性的認識,并可為改進產品可靠性提供依據和驗證。
現場試驗是產品在使用現場的試驗,試驗剖面真實但不受控,因而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必須記錄分析現場的環境條件、測量、故障、維修等因素的影響,即便如此,要從現場試驗中獲得及時的可靠性評價信息仍然困難,除非用若干臺設備置于現場使用直至用壞,忠實記錄故障信息后才有可能確切地評價其可靠性。當系統規模龐大、在實驗室難以進行試驗時,則樣機及小批產品的現場可靠性試驗有重要意義。
可靠性試驗的意義:
可靠性試驗是為了評估產品在一定的時間內(如壽命期)內,能夠正常、穩定地工作的概率、能夠長期維持一定性能的能力和耐久性等指標,以驗證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可靠性試驗是一種工程實驗,通常在產品研發和生產的不同階段進行。
在可靠性試驗中,需要將產品置于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進行試驗,包括機械振動、高低溫、濕度、鹽霧、氣候變化等多種環境因素。通過不斷變化這些環境因素的組合和參數,以及對產品性能的監測和測試,來評估產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穩定性。
常見的可靠性試驗方法包括:
加速壽命試驗:通過將產品置于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長時間試驗,模擬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環境條件,以評估其使用壽命。
恒定應力試驗:將產品放置在長時間的應力環境下進行試驗,以驗證其在高應力環境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恒定溫度試驗:將產品置于恒定溫度環境下進行試驗,以評估其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下的性能和穩定性。
鹽霧試驗:將產品放置在鹽霧環境下進行試驗,以評估其在海洋環境下的耐腐蝕性和可靠性。
通過可靠性試驗,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降低維修成本和召回率,同時也能夠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信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