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熱舒適理論是建筑環境人因工程學中最早形成的科學理論之一,在工業化過程中,它有效地引導了建筑熱環境控制方法、技術、產品的發展。當今,面向全球氣候變暖與低碳建筑的新時代,這門理論科學又承載著推動建筑技術學科發展的新使命,有著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研究人體熱舒適理論的過程中,需要搭建一個合適的環境—建筑微環境人體舒適度實驗室。建筑微環境人體舒適度實驗室可以模擬自然環境,結合實驗室的測試,來得出兩個重要數據:PMV和PPD,從而進行相關數據分析。
建筑微環境人體舒適度實驗室的技術要求:
PMV有7個等級評價值:+3(熱)、+2(暖)、+1(稍暖)、0(適中)、-1(稍涼)、-2(涼)、-3(冷)。
PPD是定量預測感覺太冷或太熱的熱不滿意率的指數。熱不舒適人是那些在7級熱感覺量表中選擇熱、暖、涼或冷的人。
用PMV和PPD來表示人體整體的熱或冷的不舒適,但是熱不滿意也可由人體特定部位受到非意愿的冷卻或加熱所引起,這就是局部不適。造成局部不適的最普遍的原因是吹風感,但頭和腳踝之間的垂直溫差過高、地板太熱或太冷、非對稱的輻射溫度太高等也會造成局部不適。